04、怎样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和产品化发展趋势
节目主持人:近年的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纷纷开始颁布了便是激励氢能行业发展的现行政策,但很多地区均出现了氢能供货紧缺的情况。那样在你来看氢能产业链该如何提升,又该怎样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和商业化脚步呢?
刘教授:我们现在全中国的石油耗量是7.1亿多吨,大家全国各地的煤碳耗量是接近大约38亿多吨。那按等发热量来计算得话,3000多万吨氢,在所有电力能源里边看起来许多,从能源视角都是九牛一毛的。
氢燃料电池是氢气和空气中氧在80度下发电量是很好的技术性。人类发展至今造成动力发电大多是靠点燃,无论燃煤、耗油、烧天然气,点燃全是1000摄氏度发电量造成驱动力,大气温度仅有20摄氏度,那1000摄氏度的燃烧的温度差便会排热,高效率就有限的资源,因此热电厂燃煤最大效率就40%。
关键的问题就是氢气当今世界难以储用的。氢气往往热的两大要素,第一个是由于氢燃料电池高效率,燃料电池技术将来前景无限。第二,风力,太阳能发展造成大量弃风,弃光;与其说弃掉,比不上用弃电制氢;但氢气除非是用管道运输之外,货车也是很难长距离运输的,一个49多吨的货车只有运输250公斤的氢,距离远,道路上耗的油费、动能环境污染塔巴的氢造成动能还要高,无法做到节能降耗。
因此氢能的关键在于需要解决氢气的储用。氢气储用难题没解决,氢能不太可能发展,现在目前大家提出的2个见解:第一就是利用的绿色甲醇液态来运输氢气,第二就是根据绿氨;用翠绿色甲醇和绿氨做为氢的载体;在室外,人口密度散布低,对味道不敏感的地方,能用绿氨做为氢的载体;当需要进地下停车场,人口稠密,对气味敏感的大都市用翠绿色甲醇做为氢的载体。
氢能的主要本质就是氢气的储用,而氢的贮运不可以运送氢自身,是要把氢转成一个载体,并且最好常温常压(或低电压)下是气体的载体。那我们指出来,要不用翠绿色甲醇,要不用绿氨,并且明确提出在什么场景用翠绿色甲醇,什么场景用绿氨;将这些明白了,氢能才可以建立起来。